另一方面,随着赃物流入问题频发,亚马逊自身也面临用户信任流失、品牌方投诉增多等多重压力,赃物、假货问题严重侵蚀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。数据显示,因商品来源不明引发的投诉和客户流失率持续攀升。
平台不得不将“供应链透明度”拉至治理前台,以重建交易信任与运营秩序。
# 零售盗窃品:如美国本土职业盗窃团伙从沃尔玛等线下商超窃取的大批商品,最终经“清货渠道”流入跨境平台;
# 物流截流货:在运输过程中被卡车司机或仓储人员私自截留的货物,常伴随包装破损、物流信息残缺等异常;
# 欺诈退货倒卖品:消费者虚假退款后转卖,卖家回购易卷入链条;
# 逃税走私商品:奢侈品、美妆等未缴税商品,缺乏清关单和纳税凭证。
与此同时,多位业内从业者指出,中国卖家在两类场景中尤其容易“踩雷”:
其一是使用未完成正常清关的商品,以降低海外履约成本;
其二是通过社群、尾货群或海外仓等渠道收购“超低价库存”,往往缺乏可追溯文件。
1.供应链资质速查:核查全量供应商营业执照、税号及联系方式,信息模糊者立即暂停合作;与核心供应商签署《合规承诺书》,明确法律责任;要求供应商提供原始制造商溯源文件,确保链路可查。
2.文件档案闪电建档:为每个 ASIN 建立电子档案,归集发票、授权链、物流单等文件;重点排查发票信息完整性,缺失发票立即补开。
3.高风险商品紧急处置:下架来源存疑、授权链断裂或退货率高的商品;奢侈品等敏感品类采用小单试采、严格审证模式。
据行业专家透露,若不幸中招,材料齐全、逻辑清晰的申诉,恢复成功率显著提升。
亚马逊在公告中强调:“销售赃物属于非法行为。”这句话掷地有声。6 月 30 日既是 “供应链审判日”,也是清除劣币的机遇,对于合规卖家,Prime Day 的流量盛宴将成为抢占市场的窗口;而心存侥幸者,可能在大促前失去入场资格。
Prime Day 的流量盛宴近在咫尺,但入场券上清晰地印着两个字:合规。这场大考没有补考,供应链透明化是唯一答案。卖家需在 “链清、票清、人清” 的标准下,主动完成合规升级。你的供应链,准备好迎接这场 “透明风暴” 了吗?